高考采訪“最強嘴替”為啥引發關注?
分類: 最新資訊
美容詞典
編輯 : 美容
發布 : 06-18
閱讀 :241
>>>模擬填報12萬樣本0落榜,平均過線4.2分不浪費
高考智愿2.0,更精準的志愿推薦系統,用好高考每一分!
近日,各地高考陸續落下帷幕。在話題“第一個出考場的考生麻煩和媒體說一下取消調休”登上熱搜之后,考生們似乎立刻掌握了新玩法,把高考后的采訪環節當成了自己的“許愿池”,他們中的不少人也因此被冠以“互聯網最強嘴替”的名號。在各家媒體的鏡頭里,有的考生喊話米哈游“麻煩《原神》加強一下刻晴”;有人希望“瑞幸和麥當勞減免配送費”;更有人熟練背誦勞動法、呼吁取消調休,并得到了一眾網友的肯定“讓ta上名牌大學,我沒開玩笑”……比起那些循規蹈矩走完考試流程的同學,這些熱衷于“整活兒”的“互聯網嘴替”,顯然只是少數。但必須承認的是,從他們身上,人們已經足以窺見教育本來的樣子,高考“十年寒窗”“伏案苦讀”的傳統敘事,正在從這里悄然發生改變。在往年,高考采訪大多緊緊圍繞考試進行。試題難易高低、作答體驗幾何,在社會各界目光不斷聚焦,高考嚴肅性被不斷強調的同時,公眾“分數代表一切”的緊張情緒也被持續牽動著。然而,這屆高考的主力軍“05后”利用自己與生俱來的網感,在采訪中說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話語,或許也展現了奔赴考場的高考考生的另一種態度:成績之外,樂觀的心態、張揚的個性同樣充滿魅力。雖然這種魅力不會直接體現在高考成績上,但卻會讓一個人在面對類似高考這樣的重大考驗時充滿勇氣。更何況,過來人對待高考的松弛感,對下一屆考生就是最直接的撫慰。另一方面,“高考嘴替”的出現也反映出,今天的中學生正在變得更加關注社會。年輕人,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,展現著社會未來最真實的面貌。公眾也理應期待,我們的新生力量能夠盡早跳脫出“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讀圣賢書”的傳統好學生模板,成長為兼具公民意識、社會責任感和表達勇氣的綜合性人才。在背誦《勞動法》呼吁保護勞動者權益的高考女生的采訪視頻下,有人在評論區嗤之以鼻,稱她這樣的舉動“就是沒遭受過工作毒打”。但事實上,或許他們的一些觀點略顯青澀與理想化,但其樂于參與社會議題討論這件事本身的意義,遠遠超過了是否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。更重要的是,結束了高考的學子們,馬上就要面臨志愿填報這道關卡。對社會議題的關注,或許會成為啟發他們走上某一條道路的開端。學生時代的討論和觀點的碰撞,也能夠讓他們更加從容、更加篤定地規劃自己的求學與職業路徑。湖南長沙一位考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想要大學修讀社會學或者教育學,畢業后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,為世界教育平等和性別平權事業貢獻力量。這一發言不出意外地收獲了網友的點贊。至于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徹底扭轉單一的人才評價機制,引導更多學生參與到公共事務的討論與實踐中,顯然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。當然,高考是結束也是開始。四年后,今天參加高考的學子們將會離開象牙塔,而那時他們面對的世界是不是今天所期待的樣子,還需要包括他們在內的全社會每一個人共同努力。而這努力的過程是否值得四年的付出,能否將四年的努力轉化成社會進步的果實,還要看每個人對于專業的選擇是否匹配。站在高考結束的十字路口,2023年的高三學子們,又將做出怎樣的選擇,才能無愧于“志愿”二字?
高考智愿2.0,更懂你的智能推薦系統,選對志愿,過好人生!
更精準、更便捷、更貼心,給考生和家長提供一對一式的志愿填報建議。
六大新增功能,助力中國考生學業規劃——
1
、更科學的智能推薦:基于往年大數據科學測算,擇優遴選,志愿表合理排序,用好高考每一分
2
、1對1訂制升學規劃:大學+專業+城市3大填報路徑,根據考生需求,靈活制定個性化報考方案
3
、合理定位專業方向:行業意向、興趣愛好兩大維度助考生認知自我,依據選擇結果推薦
最適合專業
4
、錄取概率測算分析:以近三年數據為基礎,創新算法模型,提升預測準確性和合理性,規避扎堆填報風險
5
、大學專業多維對比:基于填報需求的院校專業詳情展示,提供全方位資料對比,找大學選專業不再盲目
6
、便捷獲取招錄數據:歷年數據橫向對比,招生錄取形勢波動一目了然
來源:光明網-時評頻道